幸福小说 女频言情 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后续+完结
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后续+完结 连载
继续阅读
作品简介 目录 章节试读

本书作者

宝珠道长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振华董秋兰的女频言情小说《重生五零:打猎起家,崛起四九城后续+完结》,由网络作家“宝珠道长”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十块钱出售两斤大豆油,绝对是天价。但孙强不想卖,澳门的亲戚好不容易寄过来的油,当然要卖高价。矮子笑道,“天快亮了,咱们收工吧。”“你先走,我再等等。”孙强忍痛掏出五毛钱,这是矮子的劳务费。矮子笑呵呵收钱,拍拍屁股走下长城。孙强继续等有元人,希望有人过来买他的油,希望王振华回来找他。二十分钟后,他不敢再等,打击投机倒把的人随时来。“刚才天不亮,那人没有走远。”孙强抱着猎枪走出烽火台,从缺口处下长城,打算寻找王振华。如果找到人,就低价把油卖给他。走着走着,天亮了,肚子里一阵尿急。他解开裤腰带撒尿,小声咒骂,“那孙子哪去了?跑得还真快!”孙强提上裤子,蹲在树下休息,掏出一包香烟,划根火柴给自己点上。香烟抽一半,他掏出腰里的大豆油,笑骂道,...

章节试读

十块钱出售两斤大豆油,绝对是天价。
但孙强不想卖,澳门的亲戚好不容易寄过来的油,当然要卖高价。
矮子笑道,“天快亮了,咱们收工吧。”
“你先走,我再等等。”孙强忍痛掏出五毛钱,这是矮子的劳务费。
矮子笑呵呵收钱,拍拍屁股走下长城。
孙强继续等有元人,希望有人过来买他的油,希望王振华回来找他。
二十分钟后,他不敢再等,打击投机倒把的人随时来。
“刚才天不亮,那人没有走远。”
孙强抱着猎枪走出烽火台,从缺口处下长城,打算寻找王振华。如果找到人,就低价把油卖给他。
走着走着,天亮了,肚子里一阵尿急。
他解开裤腰带撒尿,小声咒骂,“那孙子哪去了?跑得还真快!”
孙强提上裤子,蹲在树下休息,掏出一包香烟,划根火柴给自己点上。
香烟抽一半,他掏出腰里的大豆油,笑骂道,“奶奶的,东西是好东西,怎么就卖不上价呢?”
孙强把油壶贴脸上,透过油壶看太阳。
他不知道是,头顶的树上藏着一只花豹,也在偷偷地看他。
山林中,王振华没有找到野猪的痕迹,偶遇了一只野兔,一只小松鼠,舍不得开枪。
子弹五毛钱一发,打小东西肯定亏钱。
走到大树旁边,抬头观察树梢,有些猛兽喜欢躲在树上搞偷袭,比如金钱豹。
确定没危险,王振华从布袋里掏出饭盒和鸡蛋。
米饭咸菜,再剥一个煮鸡蛋,凑合着填饱肚子。
忽然,他感觉自己被偷窥,猛地抬起头,前方的草丛中有一只小狐狸。
这是赤狐的幼崽,比狸花猫大不了多少,有些面熟。
“原来是你,你爹娘呢?”王振华笑了,随手把半个鸡蛋扔给它。
这是赤狐宝宝,它的父亲曾经化身带路党帮忙找野猪。
“嘤嘤嘤......”
小狐狸快速用两个前腿刨地,慢慢走几步,继续用前腿刨地。
狗狗们刨地是取悦主人,狐狸也是犬科动物。
“好一个嘤嘤怪,情绪价值拉满。”王振华笑了。
小狐狸慢慢靠近鸡蛋,前腿又刨了几下,一口吞下半个鸡蛋。
王振华想起前世的川藏线上,那条向人类乞食的网红狼。
他微微一笑,分给小狐狸一些大米饭。
砰!
四点钟方向传来枪声,一片飞鸟被枪声惊起,吓得小狐狸哧溜窜进草丛。
砰!
第二道枪声!
王振华一口吞下鸡蛋,把饭盒米饭倒地上,抱着猎枪去四点钟方向。
小狐狸钻出草丛,猛炫两口米饭,跟上王振华的脚步。
片刻后,赤狐爸妈悄悄钻出草丛。
赤狐妈妈埋头干饭,赤狐爸爸看着四点钟方向,接着也埋头干饭。
半个小时后,王振华来到事发地点。
嘤嘤,小狐狸突然窜出去,拨弄大树下的黄色物体。
“好家伙,你怎么跟过来了?”王振华笑着道。
不过小狐狸敢放肆,说明附近没有危险。
他走到黄色物体旁边,竟然是装满黄色液体的塑料瓶。
弯腰捡起来,瓶子上贴着标签,澳甲黄豆油,产地是澳门。
掂量一下,大概有两斤,王振华马上想到黑市黑心卖家,“呵呵,有点意思。”
把油瓶装进布袋里,踩着草丛向前走,脚被硌了一下。
低头看见一个巴掌大小的布袋,弯腰捡起来,掏出五发步枪子弹,一张拾元钞票。
仔细观察四周,确定这里就是枪响的地点。
抬头看树上,有几个折断的小树枝,地上的树叶乱糟糟一片。
“难道是花豹袭击人类?”王振华皱起眉头。
此时此刻,他确定被猛兽袭击的人类,就是黑市里的卖油人。
但这种情况很不正常。
这条山路通往农村,卖油人是城里人,不应该走这条路。
“难道交易不成,他尾随我,想抢走我的十块钱?”王振华冷笑,把捡来的子弹和钱全部装兜里。
猛兽袭击人类,人类爆出装备,就是不知道人还在吗?
他小心勘察四周,很快发现了人类逃跑的痕迹。
现场没衣物和猎枪,黑心人应该还活着。
王振华转身走人,白捡五发子弹,两斤大豆油,十块钱,赢麻了。
......
崎岖的山路上,孙强抱着猎枪逃跑。脸上都是汗,衣服被汗水湿透,整个人狼狈不堪。
“娘的,幸亏老子开枪,幸亏吓跑了金钱豹......”
鬼门关里有一遭,已经把他吓尿。
孙强一口气跑到山脚,钱袋子和油都丢了,鼻子一酸,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这边,王振华来到投喂小狐狸的地方。
掏出仅剩的两个煮鸡蛋,剥掉鸡蛋壳喂小狐狸。
“嘤嘤怪,不要跟人类太亲近,很危险。”王振华摸摸它的头,背着猎枪下山。
走几步猛回头,小狐狸就在屁股后面跟着,搞得他哭笑不得。
来到山脚,身后传来成年狐狸的叫声,小狐狸马上钻进灌木丛,顷刻间消失不见。
王振华大步流星回到家,弟弟妹妹坐在米缸旁边。
他们不去地里干活,专职守护粮食。
“大哥,这是啥?”王晓莹不认识字,双手抱着大豆油。
“澳甲牌黄豆油,一升!”王振华暗骂,“一升大豆油最多一斤八两,那个黑商心真黑。”
“黄豆油!大哥万岁!”王晓莹抱着油壶跳舞。
弟弟王振东咧着嘴傻笑。
“弟弟,咱妈是不是在玉米地里?”王振华揉揉他的头。
王振东急忙摇头,“支书家的大公鸡被黄鼠狼偷了,支书媳妇哭了,咱妈去她家了。”
听到这话,王振华的嘴角压不住。
那只准时打鸣的大公鸡,总是扰人清梦,活该被黄大仙偷。
拎着油壶去厨房,让弟弟生火蒸米,拿五毛钱给妹妹,让她去姥爷家买菠菜。
姥爷家的自留地种着菠菜。
自从农业合作化以后,为照顾社员吃菜,每家都有三分自留菜地。
王振华家也有菜地,上次生病时,菜地里的菜都被老妈卖了。
良久后,妹妹王晓莹抱着一捆菠菜回来。
“大哥,姥爷骂我不懂事,不要咱家的钱。”王晓莹一脸委屈。
她从兜里掏出五毛钱,“姥爷还说,想吃菜就去地里摘,再敢给钱就打你。”
“好家伙,咱姥爷咋这么凶?”王振华想起姥爷的腹胀,决定给他送一些油,调理一下的他的身体。
炒菠菜下锅,放的油很大,油香味马上飘出来。
弟弟妹妹趴在锅上用力抽鼻子,贪婪地闻着油味儿。
王振华敲敲他们的头,笑道,“等下给你们解解馋。”
这时,董秋兰急匆匆回家,喊道,“振华,以后千万不要进山打猎。”

王振华打完野猪,却扛不走野猪,正一筹莫展时,一男一女突然出现。
他们穿着五五式陆军装,怀里抱着猎枪,男的身高一米八以上。
女孩有一米七,大长腿,皮肤白净,眉宇之间带着一股英气。
很像娇生惯养的富家千金。
“我叫王振华,山脚下的王村人,你们好。”王振华伸手打招呼。
“同志你好,我叫韩英杰,四九城人,在八达岭乡皮鞋厂上班。”韩英杰走过来跟王振华握手。
“这是我妹妹韩雅,刚从北理工大学毕业,学的是电气化专业,正在等待国家分配工作。”
韩英杰昂首挺胸,妹妹就是他的骄傲。
“大哥,别乱说。”韩雅瞪大哥一眼,说道,“振华同志你好,见到你很高兴。”
“你们好。”王振华挠挠头。
他没想到这妹子竟然是同行,不过研究电气的女生并不多。
“振华同志,我妹妹从四九城过来看我,我就带她进山打猎。刚才听这边有枪声,就过来看看。”
韩英杰看看地上的大野猪,竖起大拇指,“你真厉害!这头野猪至少二百斤。”
“您过奖了,我只是运气好一点。”王振华没有在他们身上发现猎物。
这很正常,不是有把枪就能当猎人,三天饿九顿的猎人太多了。
如果没有赤狐带路,王振华也不敢保证一定能打到猎物。
“振华同志,要不要我们给你帮忙?”韩英杰微微一笑,直接把猎枪背在身上。
“太需要了,好心人谢谢你们,我请你们吃鸡蛋。”
王振华从兜里掏出仅剩的两个煮鸡蛋,分给韩家兄妹。
“振华同志,相逢就是有缘,不要跟我们客气。”
“你和小雅在这里等我,我去砍个木头。”韩英杰拎着斧头走进树林。
不一会,树林里就传来砍树的声音。
王振华见韩雅长得漂亮,就想多搭讪几句。
他笑着道,“韩雅同志,电气工程有很多专业,你研究哪个专业?”
韩雅道,“我研究照明工程。”
片刻,她又道,“国家的电力能源紧缺,我要找出更节能的灯丝,给国家和人民节省电力。”
王振华一愣,这不就是未来的节能灯嘛?
“哦,原来你想研究节能灯,祝你早日取得突破性进展。”
王振华很想提醒她,你的研究方向出错了。
根本没有更节能灯丝,未来是LED灯具和荧光灯的天下。
“小雅同学,你一定是北理工的校花,校花就是全校最美的女生。”
王振华竖起大拇指,笑着道,“我说得对吧?”
韩雅愣了一下,脸上飞起了红霞。
片刻,她急忙转身背对王振华,用力捏自己的衣角。
“不好意思,我不该乱说话。”王振华有些尴尬。
现在的妹子还是很含蓄的,不能随便挑逗。
他急忙找补,“我打猎的时候,如果一条道找不到猎物,马上换另外一条道,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韩雅又是一愣,回头看着王振华,眼里闪过一丝疑惑。
她觉得王振华话里有话,真是个奇怪的人。
十几分钟后,韩英杰拎着一根木棍回来。
两人把野猪捆起来,合力抬起野猪,慢慢离开这片松树林。
又过了十几分钟,三只赤狐从灌木丛里探头,享用王振华留下的老鼠。
它们正是王振华在长城上遇见的一家三口。
三人走走停停,黄昏时分,终于来到山下。
老妈,大舅,弟弟,妹妹,已经在山下等了很久。
弟弟妹妹看见大野猪,马上跳起来欢呼,“大哥万岁,大哥万岁......”
“别胡说八道。”王振华急忙制止,有外人在呢。
兄妹俩蹲在野猪旁边,脸上都是傻笑。
“好家伙,这得有二百斤。”董家旺激动得脸红,不停地搓手,“振华,你家的好日子来了。”
“大舅,您回家推车,多拿几个布袋。”王振华不想让村民发现野猪。
“我这就去。”董家旺急匆匆往村里跑。
董秋兰的注意力都在韩雅身上,她从没见过这么俊俏的闺女。
“阿姨,你好。”韩雅被她看得不好意思。
“好啊!”董秋兰的嘴角压不住,伸手拉住韩雅的手,“闺女,你家在哪啊?”
“娘。”王振华扯开她的手,说道,“我们在山里偶遇,他们帮我抬猪。”
“阿姨好。”韩英杰笑着打招呼。
“多谢你们!”董秋兰又拉韩英杰的手,“俺家有咸鱼大米饭,吃个饭再走。”
“阿姨,天快黑了,我妹妹要坐车回四九城。”韩英杰婉言谢绝。
董秋兰不答应,韩家兄妹执意要走,双方又客气了几句。
最后,他们向王振华道别。
韩雅一直偷看王振华的草鞋,搞得他有些尴尬。
兄妹俩渐行渐远,董秋兰一直看他们的背影。
“别看了,人家是大学生,我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王振华笑道,“你别胡思乱想。”
“那可不一定。”董秋兰笑道,“你要是娶个城里的大学生媳妇,我高兴死。”
老母亲已经魔怔,看谁都是儿媳妇。
“振华,明天去乡里卖猪,多买些红薯,再修房子,我让你大舅给你说媒......”
“打住吧,不要再提这个话题。”
“为啥不提?你为啥不想娶媳妇?”
“......”
母子围绕着娶媳妇斗嘴。
这时,董家旺推着鸡公车来到,车上放着一个烂草席。
爷俩把野猪抬到车上,用草鞋盖住,一直等到天黑,趁着夜色悄悄回家。
晚饭是米饭,咸鱼已经吃完,下饭菜是弟弟挖的马齿苋。
到了夜里,老妈和弟弟妹妹就睡在鸡公车旁边,防止老鼠祸害野猪。
王振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不知道野猪能卖多少钱,不知道能不能搞到粮票。
更不知道需要打多少野猪,才能完成囤粮七百斤的任务。
“振华,你怎么还不睡?”董秋兰坐起来。
她摸黑来到儿子床边,小声说道,“振华,我也开心得睡不着。”
王振华笑了,“娘,乡里哪个单位收野猪?”
“国营食品站收野猪,我听你大舅说,工厂里好像也收野猪。”
董秋兰说道,“振华啊,我这几天好像在做梦,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从抓老鼠陷阱,到拆火炮炸鱼,再到二百斤的大野猪。
她刚才就是从梦里笑醒的。
“振华,自从你的病好了,娘就感觉你变了,变得更懂事,更有本事了。”
“娘,你快去睡觉,我明天还要早起。”王振东打断这个话题。
“以前你喜欢跟我唠嗑,现在总是嫌我话多。”董秋兰唉声叹气。
“我没有,你别胡思乱想。”王振华急忙摇头。

捕鼠陷阱稳定发挥,每天都能抓二三十只老鼠。
弟弟妹妹负责剪老鼠尾巴,老妈负责去村里卖老鼠尾巴。
美其名曰攒钱娶媳妇,其实是剥夺王振华的财政大权,用卖鼠尾的钱买红薯。
如果炸不到鱼,家里的财政大权就跟他无缘了。
王振华觉得搞笑,拎着竹篮去后山,竹篮里装满老鼠尸体。
他看着茂密的森林,体内的狩猎欲望蠢蠢欲动。
原主是个猎人,以前家里有猎枪,经常跟着父亲进山打猎,打过野猪和熊瞎子。
狩猎也是男人的天性,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刻在男人的基因里。
王振华来到一棵松树下,解开裤子撒泡尿,把死老鼠倒在树底下。
他每天来一次,今天是第七次,每次扔的死老鼠都会消失。
在四周的灌木丛中,肯定有东西等着开饭,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祝你们用餐愉快,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吧。”王振华微微一笑,转身离开森林。
几分钟后,一个狐狸脑袋探出树丛。
片刻,它蹑手蹑脚来到树下,开始大快朵颐。
两分钟后,又有两只赤狐钻出树丛,也来到树下吃老鼠。
它们是一家三口,七天前发现这里会刷新食物,就天天过来蹲守。
又过了两天,首都爆发围剿麻雀运动。
部长挂帅,男女老少齐上阵,科学家们也摇旗助威。
消息传到延庆县,县委响应号召,从各个乡抽调百姓围剿县城的麻雀。
这天早上,村支书等村干部带着全村百姓去县城支援。
由于王振华一家穿草鞋,影响王村形象,村干部就让王家留下来守村。
大舅董家旺请了病假,怀揣着麻绳网兜,一路跑到外甥家。
他急切道,“振华,村里的人都走了,咱们快去炸鱼。”
王振华拿出火柴炮,带着家人们来到村外的池塘边。
池塘长十米,宽九米左右,面积最多一百平米。
他脱掉衣服和草鞋,浑身只穿一条内裤,将麻绳网兜捆在腋下。
前腿弓,后腿蹬,摆出扔手榴弹的姿势。
“大舅,点火吧,千万不要紧张。”
“诶!”董家旺点燃一根火柴,火苗哆嗦着靠近火柴炮。
下一秒,董家旺大喊,“着啦!”
王振华一咬牙,马上抛出火柴炮。
一道优美的抛物线,火柴炮落在池塘中心,快速在水中沉没,荡起层层涟漪。
湖面恢复平静,众人死死盯着湖面。
董家旺的心提到嗓子眼,疑惑道,“振华,炮仗怎么没响......”
轰——平地一声闷雷,湖面炸起一道喷泉。
一条大鱼飞出湖面,扑通一下又砸在湖面上,露出鱼肚白。
炸弹在水中爆炸的威力是空气中的七倍。
忽然,湖面上出现一片白点,都是被冲击波震死、震晕的鱼儿。
蓝色的湖水,洁白的鱼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场面太过震撼,董秋兰眼前一黑,一屁股坐在池塘边。
董家旺、王振东和王晓莹都吓傻了,站在池塘边发呆。
扑通——王振华跳进坑里,用力游向第一条大鱼,懒得看那些小鱼。
冲击波以爆破点为中心,其强度逐渐向四周递减。
最外围的大鱼可能只是被震晕,必须争分夺秒。
坑水虽然不凉,却深不见底。
王振华抓住第一条大鱼,双脚踩着水,把鱼装进网兜,继续游向第二条。
他采用“先外圈后中间”的战略方针,先收拾池塘外围的大鱼。
天地间一片安静,只有奋力游泳的青年,以及三个目瞪口呆的吃瓜群众。
董家旺激动得脸红脖子粗。
他不会游泳,不敢下水捞鱼,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他。
董秋兰突然大声喊,“振华,安全第一,不要贪多,不要贪多啊......”
她就像个复读机,不停地重复自己的话。
王振东回过神,脱光衣服就要下水。
“你回来!”董家旺急忙抱住他,把他携在腋下,“臭小子,你想挨揍啊!”
王晓莹也回过神,急忙跑到大舅身边,双手抱住二哥的双腿。
“二哥,你别添乱了,别给大哥帮倒忙。”
王振东被妹妹无情嘲讽,只能压下躁动的心,死盯着捞鱼的大哥。
池塘中,王振华的体力快速流失,疲惫感越来越浓。
网兜里的鱼越来越多,他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呼吸也越来越困难。
“再捞最后一条,就让大舅拉我上去。”
“卧槽,那边还有一条更大的。”
“再捞最后一条,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条。”
他一边在心里发誓,一边奋力游向远处的大青鱼。
这条青鱼有四斤,是最大的一条。
王振华一边用力呼吸,一边把青鱼装进网兜。
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网兜的重量把他拉到水中,湖水淹没他的头顶。
王振华急忙用力踩水,努力让身体浮上去。
抹一把脸上的水,急忙向岸边挥手,用力游向岸边。
“家旺,快扔绳子,快啊!”
董秋兰彻底乱了心神,翻身爬起来,跑到董家旺身边。
董家旺一咬舌尖,用力扔出四米长的麻绳。
绳头上固定着一块白杨木,它的密度比水小,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王振华用力游向几米外的白杨木。
双手抓住绳子那刻,感到一阵安心。
大舅,老妈,弟弟,妹妹齐下手,用力把他拽上岸。
网兜里装满大鱼,大概有三四十条,有些鱼还是活的。
爆炸中心附近有几条死鱼,湖面的“白点”快速消失。
这是鱼儿从昏迷中醒来。
王振华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振华,剩下的鱼不要了,你不能再下水了。”
董秋兰心疼地掉眼泪。
“娘,我没事,别哭。”王振华微笑。
如果不是前途一片渺茫,哪个龟孙愿意冒险下水?
“振华,你好好休息,我去把坑里的死鱼捞上来,咱们马上去乡里卖鱼。”
董家旺又吩咐王振华,“振东,快去俺家推鸡公车,再拿两个生鸡蛋。”
王振华摇头,“水太深,你的游泳技术不如我。等我恢复体力,咱们再炸一次。”
总共做了两个大火柴炮,刚才只炸了一个,还有一个。
浪费是不可能浪费的。
十几分钟后,王振东推着鸡公车来到。
“大哥,生鸡蛋能吃吗?”王晓莹把生鸡蛋递给大哥。
王振华不置可否,快速喝完两个生鸡蛋。
拿起第二个火柴炮,喊道,“大舅点火,咱爷俩玩个大的。”
“行!”董家旺咬牙切齿,快速点燃火柴炮。
下一秒,他大喊一声,“炸弹着了!快扔!”

“娘,你放心吧,肯定能抓到老鼠。”王振华说道。
前世,有个朋友被老鼠折磨很久,粘鼠板和捕鼠夹都没用。
最后就是用这种自制陷阱抓到了老鼠。
王振东突然伸手指着陷阱。
“老鼠想吃小麦,沿着桥走上纸板,身体压下纸板掉进桶里。”
“木块把陷阱恢复原样,等着第二个老鼠踩陷阱。”
“小麦用胶水粘着,老鼠看到却吃不到,这样就会有很多老鼠掉进桶里。”
“大哥,我说的对不对?”
王振东看着大哥,脸上带着崇拜。
“对!”王振华给他点赞。
没想到六岁的弟弟这么聪明。
“振华,这主意是你想的?能行吗?”
董秋兰还是不敢相信。
王振华说道,“明天看效果,如果不行,我再想其他办法”
他想靠老鼠拿到第一桶金,这很重要。
董秋兰感慨,“如果能抓到老鼠就好了,你们去洗手,我去做饭。”
晚饭还是清蒸红薯干。
王振华吃两个,家人们每人一个,都吃不饱。
夜里,王振华把剩下红薯干藏进被窝,增加陷阱对老鼠的吸引力。
养母和小妹睡一张床,小弟和他睡一张床。
七月三伏,屋里到处是汗臭味。
王振华睡不着,开动脑子拆分“一年进京”的计划。
“首先是要吃饱饭,用最短的时间囤积一年口粮。”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他才能腾出更多时间执行进京计划。
砰!墙角处传来一声闷响。
他瞪大双眼,应该是老鼠掉进了陷阱。
几分钟后,又听见响声,第二只老鼠掉进陷阱。
一阵困意袭来,他闭上双眼,听着“砰砰”声进入梦乡。
......
“大哥快醒醒。有老鼠,桶里有好多老鼠。”
第二天早上,王振华被妹妹吵醒,努力睁开眼。
“大哥,你快看!”
王振东抱着木桶走到床边,拿掉陷阱盖子。
“卧槽!”王振华吓得直接跳起来。
桶里有大半桶老鼠,它们疯狂践踏、撕咬同类。
“快拿走,恶心。”王振华肚子里一阵翻滚。
“大哥,一点都不恶心。”
王振东笑道,“剪掉它们的尾巴,咱们去村里换钱,去大集上买棒子面。”
想起棒子粥的味道,弟弟妹妹同时流口水。
董秋兰拎着火钳进屋,关上堂屋门,插上门闩。
“振东,小莹,快剪老鼠尾巴。”
她眉开眼笑,“振华,等下你去合作社换钱。”
她是万万没想到,儿子做的陷阱竟然能抓这么多老鼠。
母子三人开始工作。
老妈用火钳夹出大老鼠,用力摁在地上。
小弟用柴刀的刀背猛砸老鼠的脑袋,活活把它打死。
咔嚓!小妹剪掉老鼠尾巴,随手放在地上。
他们笑逐颜开。
因为这不是老鼠尾巴,而是金钱、粮食和希望。
良久后,最后一只老鼠被剪掉尾巴。
小弟开始点数......
“大哥,五十条尾巴,能卖一块钱呢。”
王振东兴奋得手舞足蹈,一块钱能买十斤棒子面。
“你们去洗手,老鼠身上有病毒。”
王振华还是头皮发麻,这玩意儿让人恶心。
“大哥真棒!”王晓莹扑进大哥怀里撒娇。
王振华赶紧推开她,指着老鼠尸体,“娘,这些东西不能吃!”
“我知道,合作社里天天说,吃老鼠会得病。”
董秋兰说道,“我把它们扔到后山,喂夜猫子和长虫。”
夜猫子是猫头鹰,长虫是蛇。
山里有很多吃老鼠的动物。
王振华终于放心,庆幸政府对四害的宣传力度很大。
现在的人还没有饿急眼,暂时没有吃老鼠的念头。
“振东,晓莹,不许把陷阱告诉别人。”
董秋兰神情严肃,直盯着两个孩子。
两个小家伙急忙点头,发誓守口如瓶。
“振华,你去合作社换钱,再去大集买棒子面。”
董秋兰把老鼠尾巴装进竹篮,抓一把麦秸盖住它们。
“娘,你不跟我一起去吗?”
王振华不知道物价,害怕自己吃亏。
“你自己去,我要去庄稼地里干活。”
董秋兰说道,“你去你姥爷家,让你大舅陪你去。”
王振华点点头,重新把陷阱布置在墙角,拎着竹篮出门。
村后是大山,抬头可以看见万里长城。
几十年后,这里是八达岭长城旅游景点,是京城的西门户。
现在归河北管辖,穷得没眼看。
到处是茅草屋和篱笆院,坑坑洼洼的黄泥路。
王振华来到王村农业合作社大院。
这是一所四合院,原来是老地主的家。
村支书王大山穿着五五式军服,国字脸,浓眉大眼。
“支书同志,我抓到五十只老鼠。”
王振华打开竹篮,展示里面的老鼠尾巴。
“五十只?”王大山一愣,急忙清点老鼠尾巴。
不多不少,正好五十条。
“好家伙!昨天全村只上交一百条。”
王大山竖起大拇指,“振华同志,感谢你为除四害做大贡献。”
他拍拍王振华的肩膀,拿出一块钱买下全部老鼠尾巴。
第二套人民币的红壹元,一九五五年发行。
王振华离开村委大院,拐弯去姥爷家借布袋。
姥爷家也在王村,两家间隔不到二百米。
养父和养母是同村结合。
姥爷不在家,大舅董家旺给他一个棉线编织的布袋,上面打着六个补丁。
“振华,你多买一些红薯干。”
他从兜里掏出一块钱,说道,“我只有这么多,你先拿去用。”
“大舅,谢谢您。”
王振华苦笑,说道,“我会尽快把钱还给你。”
“不要跟我客气,我那老姐姐将来要靠你养活。”
董家旺拍拍他的肩膀,“时候不早了,快去张村赶集买粮食。”
王振华又跟他聊了几句,拎着布袋走向村外。
村外有一个池塘,原主的记忆涌进脑海。
池塘水很深,四周是农田,坑里曾经淹死过人。
忽然,一条大鱼蹦出水面,荡起层层涟漪。
“这条鱼至少两斤重。”
王振华想起红烧鱼的味道,嘴里顿时冒酸水。
钓鱼需要用粮食打窝,他也不会钓鱼。
坑里的水太深,没办法下渔网捕捞,更不可能排水抓鱼。
“可以手搓一个大号火柴炮,扔进坑里炸鱼。”
王振华有了主意,摸摸兜里的两块钱,加快脚步去张村大集。
火柴炮是一种没有引线的鞭炮,整体造型像大火柴,可以通过摩擦点燃。
最重要的是,火柴炮可以在水里爆炸。
张村大集在四里外,每月的二号,十五号,二十五号开集市。
今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日,三里五村的人都会来大集上交易。
一个小时后,王振华来到张村大集,开始寻找制造火柴炮的材料。

一九五七年,七月。
八达岭长城脚下,小王村,王振华家。
低矮的茅草屋,土坯墙上糊着旧报纸,床头贴着人民日报,标题十分醒目。
“首都人民除四害战斗的一大胜利。”
“三天歼灭老鼠四十万只。”
床上的草席有几个破洞,木头做成的窗户格子,窗户纸上也有几个洞。
土坯砖垒成的方桌,上面放着四碗红薯粥。
看着眼前的一切,王振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他本是机械电气工程师,正准备和朋友成立汽车厂。
没想到刚辞职,就莫名其妙的穿越,穿越到1957年的华夏。
原主也叫王振华,祖籍中原省,早年为了躲避兵灾,跟随父亲来到小王村。
没想到,父亲安顿好原主之后就病死了。
接着,原主被养父母收养。
养父也在三年前病死,留下一家四口相依为命。
两个月前,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原主进山打野猪时遭遇山雨,得了一场大病。
为了给原主治病,养母卖掉了家里的粮食、铁锅、猎枪......
值钱的物件、能卖的物件,全部卖掉,已经家徒四壁。
但原主还是没了。
......
“振华,你快吃鸡蛋,快把身子养好。”
面黄肌瘦的妇女把唯一的鸡蛋给王振华。
妇女穿着灰色大襟,就是扣子在身侧的传统衣袍,腹部打着两个补丁。
她就是原主的养母董秋兰。
对面坐着六岁的弟弟,五岁的妹妹,正可怜巴巴地看着鸡蛋。
虽然流口水,他们却不伸手向大哥讨食。
王振华看着这一幕,剥开鸡蛋壳,自己吃一半,剩下的一半递给弟弟。
“振东,晓莹,你们也吃。”
王振东急忙摆手,“我不吃,大哥你自己吃。”
弟弟穿着打满补丁的麻衣,脚上是一双草鞋。
妹妹王晓莹舔舔嘴唇,“大哥,你快点好起来,咱们一起抓老鼠。”
现如今抓老鼠是全家唯一的生计。
1957年全民抓老鼠,除四害运动如火如荼。
抓到老鼠,剪掉尾巴,可以去村委会换钱,一条尾巴换二分钱。
王振华张嘴咬一口红薯干,马上皱起眉头。
咸,硬,苦,涩,实在难以下咽。
但这就是他们仅剩的主食。
而且量也不多,家里只剩半箱红薯干。
“不行,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必须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
已经穿越了半个多月,感受着家人对自己的爱护,王振华暗下决心。
前世,他是个孤儿,孑然一身奋斗了一辈子。
虽然有女朋友,但女朋友是冲着钱来的。
从来没有人如此掏心掏肺对他。
吃完饭,董秋兰去玉米田里除草。
弟弟拿着铲子,妹妹拿着剪刀,一起出门去地里抓老鼠。
铲子和剪刀怎么抓老鼠?
刨老鼠洞吗?
不能说完全抓不到,估计抓不到几只。
“按照历史的轨迹,马上就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和三年灾荒。”
“还有一年时间。”
“这里离京城很近,我要在一年之内得到京城户口,每个月才会有定量的口粮。”
王振华静下心,仔细思考赚钱的办法。
家里的红薯干最多再坚持三天,必须先解决口粮问题。
他想了又想,愣是想不到赚钱买粮食的办法。
“好嘛,我这个年薪百万的机械工程、电气双硕士,在这边没有用武之地吗?”
王振华吐槽,仔细观察现有的资源。
墙角有一堆木材,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一捆用麻绳捆扎的高粱杆。
门口放着一个木桶,木桶的上下部用铁条箍着。
这时,身后传来奇怪的声音。
他猛回头,两只大老鼠从纸箱旁边逃跑,钻进墙角的耗子洞。
家里仅剩的红薯干就在纸箱子里。
“你们真是畜生!”王振东盯着老鼠洞。
突然,他眼前一亮。
视线依次扫过纸箱,柴刀,木柴,木桶,箍木桶的铁条,捆高粱杆的麻绳。
工科狗的大脑开始思考,一个捕鼠陷阱的设计图渐渐出现在脑海。
抓老鼠,卖老鼠尾巴,买粮食。
“振华,你又发呆,到底有什么心事?”
董秋兰忧心忡忡,儿子今的状态很不好。
她在地里没心情干活,特意从玉米地里回来。
“娘,我要做陷阱抓老鼠。”
王振华说道,“我要十几个小麦,一些透明胶水,老虎钳子,你能借到吗?”
董秋兰一愣,这些东西怎么抓老鼠?
“赤脚医生家里有胶水,你姥爷家有钳子和小麦,我去借。”
她转身离开家。
只要儿子的思想不滑坡,让她做什么都行。
王振华继续检查屋子,总共发现七个老鼠洞。
挑一根最粗的木材,用柴刀截取一块,切削成巴掌大的长方体。
这是陷阱的配重。
接着,他拎着柴刀走到木桶旁边。
圆形的桶口,老旧的木板,看起来有些年头。
他用柴刀切削桶口,准备切削一个五厘米左右的平面。
这时,弟弟妹妹回到家。
抓老鼠的人太多,他们去晚了,老鼠洞都被别人占据。
兄妹俩蹲在大哥身边,默默看大哥折腾木桶。
半个小时后,董秋兰拿着胶水和老虎钳子回到家。
“振华!”
她急忙抓住儿子的手,“你干啥?咱家就这一个桶!”
“我做抓老鼠的机关,你信我一次。”
王振华从她手里拿走老虎钳,拆掉禁锢木桶的铁条,用力把铁条捋直。
接着,他又拆掉装红薯干的纸箱。
参考桶口的大小,用柴刀把纸箱裁剪成“乒乓球拍”形状。
再用铁条贯穿球拍手柄,这是陷的盖子。
董秋兰又是一阵心疼,好好的纸箱子也被糟蹋了。
但她不制止儿子的胡闹。
自从丈夫去世,长子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全家要靠长子养活。
王振华解开捆高粱杆的麻绳,把配重木块捆绑在球拍下边。
在上边撒上十几个小麦,用力镶嵌在纸箱子里,再用胶水粘住。
再用柴刀在木桶两边开两个凹槽,把陷阱盖子放上去。
盖子覆盖了大半个桶口。
整个陷阱就像跷跷板,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桶口上那个五厘米长的平面,就是跷跷板的支点。
王振华切削配重木块,一次又一次给木块瘦身,直到跷跷板在木桶上保持平衡。
伸手轻按跷跷板的头部,尾部轻松翘起来。
这是省力杠杆,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足够长。
松开手,木块拉着跷跷板保持平衡。
伸手再按尾部,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翘起头部。
因为此刻是费力杠杆,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足够短。
王振华用麻绳和木柴做三角形框架,这是老鼠们通往陷阱的桥。
家人们看呆了,弟弟妹妹瞪大双眼。
“振华,这是抓老鼠的陷阱?”
董秋兰摇摇头,喃喃自语,“你的陷阱能抓到老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