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小说 女频言情 让你统一明末!你统一全世界了?魏昶君大明前文+后续

本书作者

斩悬

    男女主角分别是魏昶君大明的女频言情小说《让你统一明末!你统一全世界了?魏昶君大明前文+后续》,由网络作家“斩悬”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真冷啊。”莫狗柱缩手缩脚呼出寒气,往年从没这么冷过,才十一月中旬,便已经开始覆霜,清晨起满目皆霜,现在他点燃火炉,暖着手脚,然后从口袋小心翼翼捋出一张纸条,这是魏里长给他取得新名字——莫柱竣。莫柱竣很喜欢这个名字,比以前威武多了,暖了手,火炉上的米粥也好了,他快速喝完,然后提起镐头去院子犁地。——“县城物价太贵了,他奶奶的,四十两银子才买回一骡车,在以前至少五骡车。”洛水老道连连抱怨,他额头都覆着白霜,他是连夜从蒙阴城赶回来的,生怕被人盯上。“县城城墙之外已经有了一千多流民,县丞已不让流民进城,我们进城都查看户帖,周围县城更严重,听说光青州就来了十七万陕西逃难的人,其中几万人为流民,流窜青州各处。”“洪武年间猪肉不过十文一斤,万历...

章节试读

“真冷啊。”莫狗柱缩手缩脚呼出寒气,往年从没这么冷过,才十一月中旬,便已经开始覆霜,清晨起满目皆霜,现在他点燃火炉,暖着手脚,然后从口袋小心翼翼捋出一张纸条,这是魏里长给他取得新名字——莫柱竣。
莫柱竣很喜欢这个名字,比以前威武多了,暖了手,火炉上的米粥也好了,他快速喝完,然后提起镐头去院子犁地。
——“县城物价太贵了,他奶奶的,四十两银子才买回一骡车,在以前至少五骡车。”洛水老道连连抱怨,他额头都覆着白霜,他是连夜从蒙阴城赶回来的,生怕被人盯上。
“县城城墙之外已经有了一千多流民,县丞已不让流民进城,我们进城都查看户帖,周围县城更严重,听说光青州就来了十七万陕西逃难的人,其中几万人为流民,流窜青州各处。”
“洪武年间猪肉不过十文一斤,万历年间四十文,现在则是九十文一斤,买多了才送一点剃干净肉的骨头。”
洛水老道颤巍巍接过魏染瑕递过的米粥,他道谢后端着碗咕嘟一大口,整个人舒服的哈了一口气,其他道士和农民抱着碗,咕嘟咕嘟喝着米粥,舒服的直哈气。
魏昶君看着骡车上的物资,骡子正在吃着草料,弟弟魏昶琅给骡子喂了麦麸和枯草,这让村民看着心疼,从去年开始,麦麸就是人吃的了。
四十两银子还有几百铜钱,再加上虞家一些所谓的名人字画,连环画,还有一些小巧玲珑的家具也被卖了,总共换回来杂棉四百斤,好棉一百五十斤,猪肉三十斤。
盐一百八十斤,糙米十担,糙麦十担,粗布布匹30尺,活猪仔20头,小鸡仔80个,农具69个,在黑市还买了4把军制腰刀,一把弩箭,3担面粉....魏昶君咂舌,这些如果在万历年间初期张居正专政时二十两银子足已购买,但现在才崇祯元年,四十两银子加上地主家具才能勉强买这点。
明末物价崩盘从崇祯1628年冬开始。
往后物价之后越来越惨烈,到了崇祯十年左右,物价再翻八倍,北方甚至有价无市。
“杂棉和棉花全部扯布做棉衣,母亲你带领其他老妪制作棉衣。”魏昶君开口。
“每个小巷子发一个猪仔和四个鸡仔,告诉小巷子村民他们必须集体养活猪仔鸡仔。”
“剩下的粮食都运到道观,之后根据耕地,施肥,引水渠各种表现,奖励粮食。”
“同时但凡加入民卫青壮年发棉衣一件,每天多发一勺糙米。”
魏昶君平静安排,他甚至没有给自家留猪仔,留下好米,一大车物品再次被拉入道观。
在回道观路上,洛水老道看着不少围观的村民,大声敲锣喊着:“里长仁德,庇护村邻,他自家未曾留一粒米一点布,只为发放乡老。
莫柱竣正扛着锄头看着这一幕,忍不住感叹:“魏家当里长,此乃我落石村百年之福泽。”
骡车前,有道士好奇:“师傅,魏里长为什么不要粮食,甚至不要任何,要知道这些他完全可以据为己有。”
洛水老道眯着眼睛,沉吟片刻:“古往今来,欲成大事,必有气魄风骨。”
“里长绝非无名之辈,怕是真能进这乱争一争。”
洛水老道眼神恍惚,他昔日也是文人,见过书中太多枭雄人物了,但凡起家前必有非凡之姿,而魏昶君之姿他完全捉摸不透,此人居然有成为圣明雄主的品格,那便是他真正爱民。
而不是以残暴,以凶悍势力,养着一波军队,霸道治理。
而是真正爱民,之后再霸道处理危机。
——“底肥——起肥!”
“各家各户,丈量土地,一亩地需两担肥,十日后灌溉,一月后追肥两担。”魏昶君在村后堆肥地喊着。
其实正常一亩地至少四担肥,这种肥是底肥原始肥料,肥力不足,但肥料不多,只能先如此。
魏家两个小孩扛着扁担木桶装着肥料,莫柱竣提着肥料,其他村民陆续排队扛肥,给自家院子,给门前小巷开始施肥,再次开垦,让肥力渗入。
整个小村各种小道小路,院子村落,全是一股淡淡臭味,这还是寒冬,如果夏日必会臭气熏天。
“栽培!”
“土豆入下两寸,土壤松质,五寸下两个土豆,盖土时需盖严。”魏昶君和道士敲锣打鼓几乎走访每一家,发土豆,亲手告知栽培要点。
因为没有覆膜,也就是塑料布,冬季土豆都用塑覆膜盖住保证生长最适宜温度,但现在只能用土盖严,底部土质松,保持生长温度。
“如果胆敢吃土豆种子,流民来袭时,将其全家驱逐出村。”洛水老道带着十个手持长矛的道士,三十个拿着棍子的民卫每天早晚都喊着。
有一些混痞村民也不敢吃了,要知道这可是连累全家,这种恶劣天气,流民肆虐,一旦被驱逐出村,下场惨烈。
之前放入暖房半个月,发芽的土豆开始种上了。
魏昶君检查了全村院落,小巷,后山开垦地,发现全部土豆种下,他才彻底松了口气,十一月这二十天来几乎为了土豆到处奔走。
行走落石村,路过一些小巷子时会听到哼唧哼唧声,只见在猪棚里面养着鸡,里面是一个巷子村民起早贪黑去山上割的猪草,捡的各种野菜。
洛水老道也瘦了许多,他看着猪仔感叹:“蒙阴县城其他村子都赶紧卖猪,因为村子多盗贼劣匪,饿的没办法就偷家禽,偷狗偷羊,偷盗成风。”
说到这洛水老道自豪了许多:“放眼四望,尽皆百里,唯我落石一村敢养猪开垦。”
“你连夜奔回,路上安全否?”魏昶君道。
洛水老道神情凝重,不断摇头:“若不是我们人多,早就被劫了,遇劫匪三次,都是贫苦人组成的队伍,但一个个下手狠辣,看我们手持长矛畏惧放行。”
“在城内有米铺被抢,抢米铺的几人被县丞直接砍了头,都没有画押就砍,就为了城门砍头震慑流民。”
“我还在县城看到了不少墩边军户,一个个落魄无比,有些干脆化夜盗,蒙阴县如今家家闭门,县丞虽手段了得,但时日太难。”洛水老道神情恍惚,似乎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大明崩塌的如此之快。
他原本等着十年后各地混乱,二十年后反军起,之后寻机趁势而起。
但现在大明北地已有混乱之兆,再次看着充满生机勃勃的村子,洛水老道感叹,乱世真是人才辈出。
“往后只会更乱。”魏昶君只此一句,他想到崇祯十二年后大明朝廷彻底失势,各路军阀反心各立。
时不我待。

麻脸仆役莫狗柱指认了三名恶仆,这三人还没来得及求饶就被捆住,吓的涕泪横流,尿湿裤裆。
虞家门前开始围满了人,落石村百姓颤巍巍集合,四名道士拿着染血长矛护卫一旁。
魏昶君站在虞家宅前,大手一挥,老道士提刀陆续砍三个恶仆的头,吓得不少百姓尖叫,也有人叫好。
“这是你们往年从虞家的借债契约,往后你们再也不用欠虞家钱了!”魏昶君举起一大把借债契纸,扔入火盆,不少村民眼前一亮。
“昔日为虞家仆役,虞家佃户卖身契在此,但以后你们都不是奴仆了。”魏昶君举起卖身契,再次扔出火盆。
这一刻很多村民已经跪倒一片了,不断擦拭眼泪。
“每人一袋粮食,领取之后回家,往后大家都能吃米粥,喝热汤,种好田。”魏昶君指着米,这是刚从虞宅取出的麦,一袋半担重,大概是——40斤麦。
有190人领麦,其中130人领麦时都对着魏昶君磕头,少数老者作揖,老百姓都知道谁真正对他们好,日子太艰难了,亲眼看着借债和奴契被烧,很多百姓已经激动热泪盈眶。
人群开始渐渐散去,魏昶君带领道士将虞家财产转移到魏家老宅。
如今天色已晚,院中点着火炉,老道士整理虞家财产,予以记录。
“南洛墩军户万一来了怎么办...”麻脸仆役颇为担忧。
“他们不敢来,他们害怕土匪还在,就算来也要过好几日。”魏昶君开口。
“正统14年也就是“1449”时,有《府卫官旗军人数》统计逃亡军户数量达一百六十万人人,从永乐年间到如今军户为避免入役甚至自残,嘉靖年间明卫所制度便已名存实亡。”
“而现在就连西北靖边堡卫所内的军户,多为头发花白、走路摇晃,毫无战力之人。”
“而在江南更有富户购买军户避税,嘉靖年间有几十个樱花国奴便一路横行到南京,最终全身而退的讽刺之幕。”
魏昶君开口,他所说的来自《明史·樱花国传》,里面记载了卫所制度的衰弱到溃败。
所以这也是今天早上为什么能得手,轻易斩杀军户,他们完全没有戒备之心,防御之心,各大卫所面对鞑子和流寇来袭,完全是困索碉堡,只求鞑子去肆虐其他地方。
大明的腐朽如今蔓之骨髓,能够看穿的不光是魏昶君,但凡是南北经商之人都能看到,只不过这些豪门大族充满信心,无论是何方人当权,他们都会高高在上,只是谁也没想到,会是鞑子入关,大清当权。
但谁也没想到自己来了,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力图改变明末历史的现代大国!
虞家财产被整理出来了:虞宅文房四宝:书籍129本,其中有用书籍为《救荒本草》,内容多为饥荒时野草做法吃法,剩下书籍多为八股文破题录,虞家第四子读书外出至今未归,这些书多是他购置,该书涵盖明朝科举制度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策论,其中有本——《历代科举状元策论》虞宅钱财:四十两银子,829枚铜钱,39亩上等田,48亩中等田,290亩下等田,池塘3处,水河2条,井2处,院宅3处/一处虞家宅,两处侧宅,骡2头,牛3头、两匹马/目前还剩一匹,狗三条,猪14头,鸡29只,鸭17只,鹅三只,被褥20张,粗布39尺,棉絮43斤,糙麦余10石(之前发给村民85石),精米3石,腊猪头七个,猪脚七个,零碎若干如木凳碗筷.....虞宅仆从:骡仆1人,牛马仆2人,家禽仆1人,其余仆8人。
“虞家第四子二月前拜访交友,冬考岁试,回来怕是大麻烦。”洛水老道皱眉。
“他不过小麻烦,眼下最重要的是度过冬灾。”魏昶君平静,如今他被选为落石村里长。
这如果在现代也被称为村长,大队长,在古代被称之为里吏、里正、里君、里长、里胥、里宰,由德高望重的村中族老担当,主要决定村事俗事物,基层调动权利极大。
以前落石村里长是虞老家主,他因为由一个军户甲长儿子,一个备战科举的儿子,两个地痞儿子,名望很高,百姓不敢得罪。
明代科举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像虞家第四子在备考童生试最后一项岁试考试,一旦他是一二等前三名成绩,他将成为生员,也就是秀才。拥有见官不跪,穿青长衫戴方头巾,免除部分地丁钱粮税务。
虞家之所以在周边得势是虞家第四子,大明朝以文官读书人至高,考取功名光耀门庭最高。
现在烧毁借债和奴契,村民真正自发推选魏昶君为里长,管辖落石村全体村民一切事物。
虞家第四子若是落榜还好,若不落榜,还真是麻烦事,魏昶君暗记在心。
晚上的魏家第一次有了肉香弥漫,腊猪头洗的干干净净,用斧头劈成小块,用猪油辣椒爆炒,炒的肉皮干焦,放入香料,土豆只放了一些劣质粗糙不适合当种子的土豆。
锅内倒水,下面烧着柴火,霹雳吧啦,香味飘散院子上空。
弟弟魏昶琅在烧锅,妹妹魏染瑕在炒菜蒸米,三年没吃过大白精米,院子内的道士蹲在地上,馋的不断吞咽口水。
直到魏昶君说开饭,每个人几乎不舍得吃这么快,而是耐心咀嚼感受着肉香,有道士甚至感动的哭出声,第一次吃白米和猪肉。
整个村子不再是漆黑如墨,大部分都点燃劈柴,零散火光,或熬米粥,或炒小麦饼,整个村子像是过年一样。
魏昶君吃了两碗米一碗肉,喝了一杯茶,之后他返回屋内,靠近铁盆火炉,开始给现代回信。
暖了暖手,提笔回信。
——西安的十月末有了寒意,夜晚的长乐街灯光璀璨,行人乐康,穿过长乐街是一处处博物馆,居民楼,商业大厦,然后是西安历史研究所。
会议室内,所长雷请议看着回信念出声:「虞家已除,虞家第四子虞守良外出科举,不得踪迹,吾为里长」
“好!”雷请议第一个挥手。
其余学者纷纷鼓掌,掌声轰鸣。
敦煌历史研究所开始记录。
记录——「穿越者0.2成长计划:铲除落石村小地主虞家,获得一定粮产,成为当地里长,开始扎根明末」
“开始调查各地县志,科考录情、落石村旧址文献、得到穿越者之后的境况遭遇。”西安历史研究所长兼穿越者后盾组织部长雷请议开口。
穿越者在王朝末年终于有了一点“历史留名”。

崇祯元年十二月,冬灾,人畜白,地裂,淮河封,行人过,骨于野。
明史纪事本末崇祯元年一句话落在眼前,像是画卷铺开,魏昶君才知道什么叫冬灾,从发了棉衣之后,每家每户每天只出一个人外出除雪,伺候土豆种子,帮扶村老,至于没有棉衣的人根本不敢出去,太冷了。
家家户户只有在午夜时才点燃柴火,全家围绕柴火而睡,白天冷也不舍得点劈柴,因为柴火紧缺。
怕是零下二十度了,现代的临沂一代什么时候这么冷过.....魏昶君蜷缩着身子,裹紧棉衣,但他还是感觉无孔不入的风撕裂肌肤,刮得生疼。
要知道青州隶属于平原之地,少数山区,往年见最多零下五摄氏度,而现在刚入冬不久,十二月初晚上就达到了零下二十度。
像是河北,陕西,山西,边陲等地更是温度骤降。
顶着风魏昶君在道观训练民卫,道观有一处火炉在叮当打铁,一些废弃农具熔炼铁水,熬炼杂质,重新打成梭镖,长柄两边有刃的尖刀便是梭镖,安在桑木棍上,形成梭镖枪,类似长枪一样,适合尖锐捅人,群体作战。
三十名民卫人手一把两米长梭镖枪,每天只训练突刺。
“刺!”魏昶君在前,持枪前刺。
轰——三十人同时突刺,梭镖凶戾传出破空声。
“刺!”
轰——刺声不断,在这严寒季节,民卫热的脱去棉袄,每训练一个时辰可饮红糖米汤一大碗,保障民卫热量供应,晚还有肉丝粥一大碗保证能量供应。
“反复突刺,三十人分为三队,一队先刺,二队再刺,三队而刺,一二三反复冲前,络绎不绝,不断前刺!”这是魏昶君制定最简单的战术。
属于推进突刺。
一队用尽力量长矛突刺,然后退后,二队积攒力量突刺,退后,三队突刺,退后。之后一队再次突刺,反复如此,队伍不断突刺前进,敌人所面对的是一波一波的梭镖阵。
古罗马王朝作战切割敌人时也会用这种突刺战术,强行切割敌人阵容,一波一波的突刺压榨敌人无法喘息,被迫阵容溃散。
但该阵容也有很大缺点,需兵卒悍勇,死不旋踵,不然一旦有人溃败,阵容瓦解,敌人会趁机攻来,整体溃散。
但目前对付一些土匪流寇,足矣。
“继续三队突刺,接下来村子是否苟存,你们的兄长,祖母祖父,母亲父亲是否存活便看尔等。”
魏昶君训话,队伍愈发狠厉,在场青壮年民卫都知道,一旦村子保不住,全家都活不了,训练愈发刻苦。
洛水老道赞许看着:“若训兵一年,这三十人可抵三百人。”
“怕是没有一年时间给我训练。”魏昶君摇头,他指着陕西一代方向:“陕西变,流寇成群,肆虐中原。”
“各路兵卒更是一路洗劫百姓,豪门大族趁机掠夺百姓。”
“于是更多百姓活不下去,开始加入流寇,匪患势大,中原在明年必然大乱。”魏昶君神情凝重。
彼时陕西安塞,第一代闯王高迎祥揭竿于安塞,率部于延庆府起义,着急数万人,面对饥荒农民高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他早年贩马,善骑射,战力惊人,身先士卒,已然是陕西反王之一。
彼时府谷王嘉胤、王自用造反,占领黄龙山,而后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纷纷响应,覆灭大明朝的烈火燃烧陕西全境,一个叫李自成的少年参加了高迎祥大军。
李自成当过和尚,放过羊,十几岁丧母后应募银川驿站驿卒,因被逼债被严刑拷打,后杀举人而逃当起边兵,然而边兵困苦,时常挨饿殴打,最终他跟随第一代闯王。
在陕西定边柳树涧有一人,此人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曾为军,军人称为‘黄虎’,寓意作战勇猛,此人叫——张献忠,他得知高迎祥揭竿安塞,也开始密谋起军,暗中训练。
如今中原各地不过是不成气候的流民乱贼,等明末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成了气候,中原各处才是真正混乱一片,崇祯二年鞑子第一次大规模入关,更是乱上加乱。
魏昶君不再看着陕西方向,开始下令:“洛水道长,你需带人去调查询问周边土匪情虑,土匪规模,人数,武器。”
洛水眯起眼睛:“里长打算对土匪下手?”
“太穷了,周边地主现在还不能下手,先杀土匪。”魏昶君在说这段话时毫无波澜,洛水感到了一股寒意,他以为魏里长会联合地主,形成派系,逐渐起势。
但没想到里长完全没瞧得上地主,只打算把他们当肥猪。
古代王朝,地主便是天下最重要的一波力量,他们支持谁,谁便是皇帝。
洛水老道点头,现在他愈发好奇,里长接下来到底如何起家,不依靠地主,不笼络各处地主难道指望这些大字不识的软弱百姓?
魏昶君挺身负立,看着面前三十民卫梭镖疾刺,破空簌簌。
训练直至黑夜,雪停夜深,三十人喝着肉丝粥,每个人只感觉手臂重如千钧,疼的抬不起来,十名道士开始敷药酒,给每个人缓解手臂。
其中唯一目光炯炯,状态不变的是莫柱竣,他还在一个拿着梭镖,来回训练,完全不在意手臂疼痛。
“莫柱竣,自今日起始,为民卫长,负责带队训练。”魏昶君扫视全场,其他人纷纷点头。
莫柱竣麻子脸兴奋通红,他激动的讷讷无语,只是握紧梭镖。
之后各自归家。
魏昶君回家第一时间给现代回信——汇报如今情况和计划。
「昶君欲计划杀匪掠资,同时逐渐占据周边村镇,每个村安排训练三十人,选出民卫长。镇选出百人,为镇卫长,第一阶段目标占据蒙阴县城」
「陕西全境已乱,危,危,危」
「冬灾初零下二十度,流民预估一月抵」

户帖「身份证」
魏昶君,青州府莒州-蒙阴县民,计家肆口。
男子贰口,女子贰口。
事产:民瓦房贰间、驴壹头......
崇祯元年拾月初一「1628年10月9日」
魏昶君面前放着明朝户帖,在上吐下泻发烧感冒三日,老娘请了枯瘦如柴的老道长驱邪,还要硬灌自己一口符水,面对未知不知道包含多少病菌和朱砂的符水,魏昶君强行起身,打跑了老道士,然后让小妹煮了毛巾,给自己热敷。
之后他玩命喝热水,硬生生熬过穿越生涯第一步——生病。
现在他依旧虚弱站着木桌前,端详户帖。
户主就是他,前身父亲病逝于天启六年(1626年),父亲魏严鉦本为驿丞,受不了驿站官员剥削,气的大病不起,一命呜呼,魏昶君来不及悲伤先去了衙门登记新户帖,成为了魏家户主。
如果不尽快登记户帖,旁系族人会趁机夺取家中店铺。
至于户帖上的事产——指“家庭财产情况”,魏家财产不多,一头驴一艘小木船,两间破民瓦房,一间歇业的裁缝店,土地更是勉强能维持家用,要不是父亲是驿丞,全家早就饿的浮肿惨白了。
难!难!难——魏昶君只感觉脑门写满了难字,但他不能倒下,他是户主,母亲,小妹,小弟都需要照料和保护,他如果倒下了,那就完了。
这不是张居正变革的万历初年,也不是百姓尚能存活的洪武年间。
这是崇祯元年,史书有云1628年赤地千里,寸草不生,百姓白骨,积积如山,草麦于野,尽皆白发。
这句话背后是北方陕西,山东等地,灾荒不断,以至于白骨堆成小山丘,而地上有着一片片白色的草,靠近一看全是人营养不良的白发。
魏昶君穿越前曾是历史院校高材生,在一次户外调查遭遇车祸,没想来到了《汉南续郡志》记的崇祯元年,彼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
想到明朝末年最普遍的现状就是百姓游魂于野,肋骨徒增,肚大腐白,灾灾连年,魏昶君就感到一阵寒意,他甚至颤抖了一下,他熟读明史记,知道王朝末年到底多可怕。
百姓瘦的肋骨都一根根凸出来,而肚子却很大,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蓬草,树皮,观音土,导致肚子惨白浮肿,最后腹胀而死,其状惨烈。
他奶奶的,穿越明朝末年和穿越南北朝倒也没什么区别,不过都是变着花样死,老天真是高看自己,魏昶君不免露出苦笑,眼神恨恨,他虚弱依靠床边,床铺着编制好的芦苇草,晒干的芦苇草经过编制成为草垫,不过现在天气潮湿,经常下雨,房屋漏雨,芦苇草垫早就朽烂一片,有虫子爬过。
怪不得前身生病严重,吃的还差,营养不足,睡的破草垫子还全是虫子。
魏昶君拍了拍脑袋,想起来了什么,明末最严重的不光是兵灾,旱灾,水灾,还有——小冰河世纪。
自崇祯元年起始,秋冬春三季,无论南北,天气皆暴雨如注,而后寒风凛冽,暴雪呼啸,庄稼被冻死,百姓被冻死的更多,现在已经开始有征兆了,这才十月初旬,天气已经冷的让人浑身颤粟了。
披着灰色粗袍,魏昶君虚弱看着外面,外面风声吹的院子柳树不断摇晃,他观察了许久外面,发现没人,他才挖开房屋一角,取出一个锈迹斑驳的铁盒,盒子是一个一卷书,书名叫「大明事录感」,该书像是被巨力撕扯成了两段,这是前半段书。
这是他上一世心血之作,内容记有明朝治事篇,而现在这本书翻开之后,无半点字迹。
魏昶君并不意外,他取出毛笔,用粗糙墨水开始在书纸张上写着——求救!
「急!急!急!我叫魏昶君,西安人,身份号码是24362646,手机号是15823...毕业于华北大学古汉语系考古专业,就职敦煌历史研究所,我穿越至崇祯元年,灵魂进入青州府莒州蒙阴县-落石村-同名同姓户主魏昶君身体内,我有一妹一弟,皆未成年。后世好友,同事,领导若看到字体,请一定回信,查看我之后命运如何,我家有一颗柳树,树高两寸处有一个三叶刻痕」
魏昶君还想多写,但没有墨了,毛笔也秃的厉害,他只能合上书,然后取出柴刀,艰难的在院内柳树两寸处开始划着一个三叶刻痕,他划的口径很大,因为树木愈合很快,如果这棵柳树有幸活到现代,那必须一个极大的刻痕,才能在现代留下一些痕迹。
——2023年10月初一。
西安历史研究所外有军车排列,能够进入研究所的皆是国内外历史学顶级学者,他们每个人都神情疑惑,因为上面领导指令要求他们参加一项重要历史会议。
研究所会议室内,地上铺着毛毯,摆放了一圈从七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有关明朝的所有出版书籍,分类别摆放,赋税经济,民生基础、事怪灵叹、明制度论、驿站变迁史、洪武传、大明律、南明史、明人物传、明末事录等属。
而这些书铺成了一个大圆圈,在圆圈核心处摆放一本——「大明事录感」该书像是被巨力裂成两本,这是后半本,上面还有一些暗红枯竭的血迹。
在该书上方是高清摄像头拍摄,诺大房间内放着一个大屏幕,全程转播该书画面。
几十名学者都纷纷愣神,至今为止还没有缓过神来,不知道要做什么。
“诸位安静。”
西安历史研究所所长雷请议走来,他神情严峻,指着屏幕,这一刻屏幕上的书纸张原本毫无字体,而现在开始浮现一行毛笔字,但笔墨太差,时常字锋断开,在场历史学者纷纷看向这行字。
——急!急!急!我叫魏昶君,西安人,身份号码是24362646,手机号是15823...毕业于华北大学古汉语系考古专业,就职敦煌历史研究所,我穿越至崇祯元年,灵魂进入青州府莒州蒙阴县-落石村-同名同姓户主魏昶君身体内,我有一妹一弟,皆未成年。
当这一行字出现时,西北明史书所所长直接瞪大了眼睛,其余学者有人想嗤笑,但发现现场气氛安静,于是所有人安静起来。
而敦煌历史研究所所长陈科直接呆住。
字体继续浮现。
——后世好友,同事,领导若看到字体,请一定回信,查看我之后命运如何,我家有一颗柳树,树高两寸处有一个三叶刻痕。
而后只有几个黑点墨痕,像是毛笔斑秃,墨水劣质,无法再写。
在场近三十名德高望重的历史研究专家对视,许久有人无法压抑激动:“如果这是真的,或许我们将会改变历史!!”
“至少在另一个维度的明朝,将会走向另一个方向,另一种开始或结局!”

一六二八年十月初二,辰时,也就是晨七点,天空阴郁,寒风凛冽。
一峰观老道士燃起火炉,照着铜镜给自己眼睛敷上消肿草药,他恨恨看着魏家:“还说今日晴朗,真是邪祟上身了,过了今日看我怎么为你除邪。”
魏家堂屋木门被风吹的咚咚咚响着,魏昶君指挥弟弟妹妹把家里的草席,草垫子,被褥,一些衣服全部拿了出来。
很脏的衣服泡在水里,被子悬挂柳树上,还有一袋袋糙麦,麦麸也拿了出来,半罐玉米面也在晾晒。
不过天气阴暗无比,不像是天晴。
母亲程氏在做饭,熬的米粥,这次没鸡蛋,程氏目光担忧依依不舍看着发霉的糙麦,这要是被雨淋了可就麻烦了,这天气怎么可能晴朗。
但程氏依旧默许,因为长子当家了,他必须当家主,如果自己当家,魏家旁系会趁机撵走自己这个妇人,收养这几个孩子当仆役使用,夺取魏家财产。
“兄长,万一不下雨如何是好。”妹妹魏染瑕惶恐不安,她不舍的抱着自己的小毛毯,这里面是棉絮和芦苇草尾混合而成,是父亲生前给她做的小毛毯,毛毯用的好几种狐狸皮,是她最爱的毛毯,实在是害怕被雨淋湿。
“相信兄长。”魏请议挥手,之后他让弟弟妹妹把被子故意晒在门口,还有门外水塘显眼处,总之必须让村民看到。
弟弟妹妹很懂事,开始照做。
破屋院前,草绳挂起一个个被褥草毯,风吹的衣衫和被褥舞动。
有村民路过,有好心的村民急忙劝阻:“魏家疯了吗,万一被雨淋了,你们还活不活了。”
要知道阴天下雨风声冻人已经持续数月了,怎么可能晴天!
魏染瑕蹲在屋檐边扒拉着米粥,她把陶碗舔的干干净净,对外很有信心:“兄长说今日晴朗,你们也去晒被子吧。”
村民顿时恼怒离开,嘟囔着:“魏家出了痴儿了。”
天寒,十月初还不是农忙季,地早就垦了,小麦种子刚洒下,草也除了,粪水也施了,日子艰难,小农村没什么事干于是闲话传出,上午六点到八点,便已经传的整个村子都是了。
说魏家晒了粮食,甚至还洗了所有的食物,这一切都是大病初愈——魏家长子所为。
不少人称魏家老家主在驿站得罪了妖魔,妖魔带走了老家主,现在妖魔还带他儿子和全家了,到时候遭了雨水冻死饿死。
不少村民甚至勒令自家儿子禁止去魏家门前,防止被邪祟缠上。
于是上午九点,魏家门前人开始少了,魏昶君在指挥弟弟妹妹把驴也牵出来,反正家里能晒得都使劲暴晒,院子里几乎堆满了破烂。
程氏木讷,她已经跪在地上祈求老天爷天晴。
弟弟妹妹和魏昶君都累的在堂屋休息,靠着火炉,不敢多放劈柴,只能放一点,因为柴火在古代太珍贵了。
天空忽然传出闷雷声,程氏在院子里吓得浑身打哆嗦,弟弟妹妹已经开始费力搬院子里东西了,他们都觉得要下雨。
直到几声闷雷后,乌云一瞬间被阳光撕裂开一道口子,裂口蔓延,一束阳光洒落魏昶君身前,他伸出手抚摸阳光,然后第二束,第三束洒落地表,乌云被阳光撕裂....天光大亮,不到半个时辰烈阳高照,炙烤大地。
程氏激动的拿着木棍不断敲打被褥,灰尘飞起,她不善言辞,只能一个劲笑着。
魏染瑕激动的抱住兄长,不断说着:“出太阳了!”
之后魏染瑕和魏昶琅按照兄长要求,到处说着今天晴朗天,不少准备外出的猎户,打鱼人,开垦村民,军户都纷纷怔住门前,看着太阳蠢蠢欲动,无比兴奋。
但有自以为有经验老妪老成说着:“天色诡异多变,等会就下雨,莫要遭灾。”
于是落石村只有十几户人家没外出,就为了晒粮食和被褥,因为近两个月全是阴天,被子可以潮,粮食潮了怎么办,但有一些人没敢晾晒,害怕招灾。
上午到下午,魏昶君晒了一天太阳,喝了两三斤热水,他只感觉身躯温暖了许多,就连被褥闻起来都有一股太阳炙烤的独有香味。
糙麦里的虫子都被晒没了,晚上程氏熬了米粥,做了几个野菜黄窝头,她咬了咬牙又用豆油炒了两个鸡蛋。
桌子上还放着咸菜条,魏昶君看着弟弟妹妹瞪大眼睛看着炒鸡蛋,不断吞咽唾沫,但谁也不夹一筷子。
魏昶君只感到心疼,他分给了每个人一块,要求所有人必须吃,这一晚上睡的很香甜,盖着暖乎乎不再潮湿的被子,魏昶君舒服的伸直了腿,他感觉身上和屋内的寒意都消散了许多。
又是辰时,初破晓,魏昶君是被吵醒的,邻里王婶拿了一点野菜客气着,缩着脑袋看着魏昶君,似乎在等待着什么,魏昶君装作神神秘秘:“王婶,今天晾晒只能上午晒,下午和以后都没时间了。”
王婶激动点头,放下野菜迅速离去。
之后陆续续又来了几个人,都是拿着不值钱的野菜或者浆果,小鱼前来询问天气。魏昶君如实告知,那便是只能上午晾晒,下午天气恶变。
魏昶君想着后世大国给予自己资料:「初二天气晴空阳出——初三天气初时晴,过半骤变,鬼哭雹雨——之后寒冬已至」
直到老道士一脸讨好前来,他用油纸包着一块腊肉不断夸赞魏昶君有如神助,仙人下凡等词汇,在得到满意答复后老道士离开。
上午整个落石村只有两三家没晾晒东西,其余人家都趁毒辣太阳赶紧晾晒,过了中午时,还有人想要晾晒,一些老妪看着毒太阳让家人继续晾晒,说魏家小子懂什么,这天气会晴朗一天。
中午道观内老道士看着毒辣天空,思考是否收拾被子,他咬了咬牙选择收被子。
中午午时刚过,没有闷雷,天空几乎转瞬乌云压盖,暴雨疾驰呼啸,雨水中夹杂着冰雹,噼里啪啦宛若利剑砸来。
“快收被子!!!”有人家没来得及收被子,连连哀嚎。
“高粱米要被淹了!”
“天杀的雨啊。”
“幸好俺家收了被子,听了劝。”王家小院,王婶倒吸冷气,她看着暴雨不断庆幸,自己听了魏家小子中午收了被子和粮食。
道观内,老道士看着冰雹大雨浑身发抖,他刚收完被褥,侥幸躲过一劫,现在他颤抖看着魏家:“魏家长子神仙上身了。”
老道士看着香客,声音忽然虔诚:“魏家长子得神上身,前来救人了。”
老道士反应很快,他知道只有这么说,才能弥补自己之前犯的错,他开始查看道观腊肉,狠心咬牙拿了一个腊猪腿披起蓑衣,朝着魏家赶去。
还有一些离得近的村民按耐不住好奇和敬畏,也朝着魏家赶去,这次开始拿着一些好的物品,品质稍好的浆果,猎到的野兔子。
魏家第一次成为落石村瞩目之地。